“装修套餐”凭借总价优惠、省时省心的优势获得不少消费者青睐,但同时不少消费者也发现,预算的优惠价格确实吸引人,但最终实际花费却远远超出报价。究其原因,是装修公司在预算时故意漏项,导致后期消费者不得不“加餐”。为何同样的样板图却存在如此诸多的隐形消费?消费者应该如何做足准备抵御“加餐”来袭?
装修当道“套餐”走俏
如今,家居市场的“装修套餐”越来越多,不论是热销楼盘,还是老楼二手,装修公司都能够提供量身定做的效果图及对应的不同风格和价位。面对着精美的样板效果和优惠的套餐价格,多数消费者选择“装修套餐”。所谓“套餐装修”就是将材料部分,也就是墙砖、地砖、地板、橱柜、洁具、门及门套等主材,与基础装修施工组合在一起,按照平米数进行收费,让业主得到一个完善、统一的家居装修工程服务。
“以前的经历让我对装修这事比较发怵,首先就是不了解市场行情,什么东西多少钱自己不清楚,轻易听信商家的怕吃亏,自己又不知道哪个好。然后就是不熟悉这些手艺技术,给我推荐那些设计、材料害怕他们有利润,总之就是稀里糊涂装修过来,钱不少花,效果还不满意。”家住北京市平谷区怡馨家园的任女士表示,自己之所以选择“套餐”是因为有效果图作为参照,“图纸和效果就在那里摆着,我给你这么多钱,你给我装成图片那样,具体的材料把品牌提供给我,这样省事省心,效果还不会和预计相差太远。”此外,接受记者采访的多位消费者也表示,“套餐”装修相对更专业,效果也更协调,尽管有些细节自己无法把控,但确实能给自己减少很多麻烦。
结算超值太正常?
尽管“套餐”的优势受到认可,但在采访中记者看到,不少消费者都有过“套餐加餐”的无奈经历——“低预算,高结算”的现象非常普遍,以至于不少消费者表示“先把你吸引过来,在坑点钱也算正常。”
“当时选的是中档套餐,价格是每平米700元,签协议的时候说好地砖、瓷砖都是名牌,而且可以选择自己喜欢的花色样式。但最后选的时候发现就那么几种特别俗气过时的,要想要好些的就得加钱,而且价格一点都不比外面的便宜,只能他说多少就是多少,非常被动。”家住北京市崇文区东花市的隋先生表示。“我当时装修一套小一居,是二手房,本来觉得花一样的钱用套餐的能装得好些,没想到装修过程中麻烦事儿一件接一件。套餐不包括老房拆除,不包括改水改电,只有门没有包口,墙脚线、拉毛、墙贴单算……我以为都包括了,可最后都得单算。”
其他接受记者采访的消费者也反应称,在装修过程总中,总会遇见需要自己掏钱“加餐”的情况,由于是套餐形式,难以计算每项材料和服务的单价,因此在更改材料、品牌或增加项目时很难计算差价,只能按照商家最终报价进行结算。
“套餐”是个擦边球
目前不少“装修套餐”都依靠低价吸单、笼统报价、恶意漏项、中途加价的方法获得利润。“他们抓住的就是施工过程中消费者没有选择的余地,只能不得不增项的心态,这种变相的增项几乎已经成了套餐装修行业的潜规则。”何文新坦言“装修套餐其实是个擦边球,套餐本身没问题,但不适合所有户型和房屋。装修公司应在前期预算时把房屋的具体情况和所需要额外服务与固定的原套餐组合,再如实告知消费者。”
另外,业内人士指出,套餐之所以便宜是因为材料成本控制严格,一旦消费者想更换材料就要为此埋单。“所以在选择套餐时吃透预算非常重要,按照北京市有关规定,装修报价里应该至少包含项目名称、数量、材料价、工费、单价、合计价、详细工艺等说明。如果是二手房还应考虑改水改电、拆除等费用,此外施工过程中的其他费用也应事先约定,诸如材料搬运费、垃圾清理费、方案修改费、工期加急费等等额外费用,所以消费者也应与家装公司提前谈妥,以免施工进行过程中出现争议。”
合同“水”深险!
“装修需要签合同”作为一项常识已经被多数消费者认可,但是在签订和取消一份简单的施工合同却又不是件容易的事情。你知道解除合同消费者需要承担更多费用和风险吗?你知道一旦施工出现质量纠纷,在最终解决前不能入住吗?多数消费者对施工合同那些事儿没那么了解,导致出现问题后落入难以维权的尴尬处境中。
“取消协议风险太大”
“因为施工方责任解除的合同,为什么风险和责任要业主承担?”近日,家住北京市城阳区青年汇小区的王鹏先生向记者反应,自己在选择当地一家装修工资进行“套餐装修”时由于施工质量较差,因此自己提出了于装修公司终止合作的要求。“当时虽然对方不太愿意,但是因为我态度比较坚决,也有熟人帮着说话,就交付了50%的费用,终止了施工协议,但是由于地砖没有铺完,我就又找了两个人把接下来的工作做完,可是新人来了却发现了很多问题,有的地方地砖铺得不平,水电线路也有不合理的改动,等于之前施工队的很多失误都导致现在的施工不能保质保量完成。”王鹏表示,自己找到之前的公司对方却已“已经没有合作关系”、“款项已经结清”等为由不予理会,“为什么他们工作失误的地方要留给业主承担?”
12月1日,记者致电北京京都律师事务所,该所乔昊律师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表示,消费者单方与施工单位解除合同和后期自行雇佣工人进行后续工作的行为都存在较大风险。“合同取消、款项结清就意味着雇佣关系的结束,尽管施工方不可以就此推脱责任,但已然给业主造成了维权困难;另一方面,重新找工人施工就是与其构成了新的雇佣关系,在雇用期间业主除了需要另付工钱外,还应对工人的人身安全负责。“由于王先生和装修公司解除合同,且款已结清,因此维权存在较大困难,但不代表该施工单位就可以推卸责任,建议王先生按照原有合同以及报价单,通过第三方检测机构或相关部门予以施工鉴定,发现施工与合同不符情况,则施工方须承担相应责任。”京都律师事务所律师乔昊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表示。
“入住则视为装修合格”
据王先生接描述,在其与原施工单位进行工程质量鉴定的过程中,自己更是遇到了另一个难题——不能入住。“我和爱人都是郊区的,在市里上班,之前一直都是租房子,现在新买的房子终于能住了却因为这个纠纷等了几个月,特别气愤也特别无奈。”王鹏坦言,在和对方装修公司多次交涉过程中,对方借故拖延不予维修,无奈只好到附近法院对其进行了起诉,可是却被告知在审理期间不能入住,更不能出租,因为当时格式合同上写着,只要入住就等于业主视为装修合格。“当时我没有在意,如果知道这么麻烦,不选择这个套餐装修不就完了?”
付款比例起决定作用
“入住视同于装修合格作为行业默认规定,通常都会写进装修合同里。”从事家装设计多年的设计师苏航表示,多数业主在签订合同时不会关注,但往往出现问题后被该条款限制。“其实不管是王先生的取消施工协议还是出现纠纷后难以入住,其根本原因就是付款进度和比例难以给消费者提供较大的保证。”苏航指出,按工商部门提供的统一范本,多数加装工程都按照总额的55%的预付款、中期40%进度款和竣工5%的尾款进行支付,但这样的支付进度和比例根只保证了装修施工方的利益保证,却让多数消费者失去了权益的保证。
“为了保证自身利益,建议消费者在签订付款方式、进度和比例时与施工方单独协调,减少预付款比例,加大尾款比例,比如前期材料质量、数量验收合格支付30%的预付款,中期施工验合格再支付30%,完工和后续完成在分别支付尾款的30%和10%,这样的支付方式一方面与施工进度更加匹配,在一定程度上对消费者的权益也增加了保障。”
次品冒“名”装!
不少消费者反应,在“装修套餐”中最常出现的问题就是套餐中的品牌瓷砖、地砖质量差,尽管商家一再强调是某某品牌,但经对比后与市场上在售的同一品牌产品存在较大差异。业内人士指出,这部分瓷砖并非是适合出售的“优等品”,而是合格品甚至残次品,消费者在选定装修套餐时,不能仅凭借产品品牌而草率听信商家承诺。
“名牌也有差距?”
家住北京市朝阳区慈云寺桥附近的刘莹女士告诉记者,自己于今年8月份选择了北京世杰常凯装饰公司进行一套74平米的新房装修,可原本约定好的名牌地砖却让自己大跌眼镜。“本来签协上明确写出了地砖、墙漆等重要材料的品牌,我也觉得都是知名产品才放心交了定金,可是说好的科勒瓷砖看着色差特别明显,质量也不如在建材城看到的好,我拿了一块样板找人看,才发现虽然确实是这个牌子的,但根本就是釉面砖,和市场上出售的家装一体砖根本不是同一个档次。”刘莹表示,由于协议中并未规定具体的等级和型号,因此自己只能选择无奈接受或者加高价另选他“砖”。
此外,其他接受记者采访的消费者也表示,装修套餐中一些品牌产品实际和市场上的同品牌其他产品有所差异,但多数消费同时还表示,这一情况实现并没有料到,发现问题都是在施工期间或施工完成后,导致处理非常困难。
为降成本多用次品
12月1日,记者采访了从事家装设计多年的深设计师苏航,苏航坦言由于家装套餐多为低价套餐,因此其成本被严格限制,导致很多公司打着名牌主材的旗号,却在施工中大量使用品牌次品或淘汰品。“很多瓷砖的市场价格消费者都有所了解,但为什么一些装修公司给出的报价如此之低?其实原因并非他们解释的长期合作或批量进货,真正原因可以分为两点,要么就是即将淘汰的型号或所谓的库底,这类产品质量与市场在售的差别不大,但是一旦出现用量不够或者损坏更换,就很难找到相同型号的产品。另一类就优等品淘汰下来的合格品甚至次品,这些产品或多或少都存在问题,或瓷砖密度不够、或平稳度也较差,在精细度、花色吸水率上与优等品又都较大产别,价格也比品优等品瓷砖便宜很多。”
不可急于“占便宜”
大部分装修套餐为了吸引消费者都会将主要材质的品牌进行特别标注,而消费者也往往被“科勒”、“立邦”、“蒙娜丽莎”等知名品牌所吸引,从而忽略了产品的具体型号。“其实相较品牌而言,型号更重要,因为同一品牌的产品也分为不同质量档次和型号。一些装修公司在合同中故意设置模糊概念,埋下“伏笔”以次充好。比如协议中标明‘若原材料没货乙方可临时更换同档次其他型号的材料’、产品名称为“某某瓷砖第二代、三代”等不规范叫法等,都为日后遇到问题消费者的维权造成阻碍,也让不良商家多了一层‘保护伞’。”
“也许多数消费者对装修材料、市场行情并不了解,但只要把握住成本,就不会出现太大的问题。”苏航坦言,套餐装修尽管与普通家装在服务和模式上有别,但具体工作还是由基础工程和主材两大部分组成,如果想要达到节省成本的目的,除了减少基础材料成本外,就是安排技工水平较差的施工队降低基础工程成本。因此不少消费者希望花低价获得高质量的装修效果,就会存在较大风险。“在了解成本的基础上,事先了解装修公司品质及可控制工程质量的技术手段,各类材料型号尽量细化并落实在协议上,还要主动依照合同约定去监督施工质量,一旦遇到装修质量不达标,要主动提请相关部门鉴定,并依法维权。”
定金被“劫”烦!
享受“套餐”价格之余还能免费获赠整体设计,是不是很值?不少消费者也怀抱着这样的美好愿望却被“撞了一下腰”——原本的“免费”设计稀里糊涂成了付费,各种材料和施工费用也随着设计水涨船高。业内人士指出,对于打着“免费设计”旗号的装修套餐要格外小心,毕竟天上掉馅饼的事情少之又少,“羊毛出在羊身上”的事情却遍地都是。
“免费”开头“超支”收尾
近日,业主刘女士向记者反应,自己选择周边一家装修公司时对新房进行装修时,在“免费设计”上出现了问题。“现在都想让自己的新家装修得与众不同,独具特色,就想专门设计一下,选择装修公司的时候我看见很多套餐都带着免费设计,固定的价格不仅施工、材料全包,还能给统计按照户型设计风格,觉得特别实惠,但没想到最后到成了他们赚钱的项目。”
据刘女士描述,在确定了套餐和设计师后,自己就交纳了3000元押金,可是设计稿出炉后自己却不甚满意,“设计的风格比较简单,而且很多地方比较俗,颜色搭配也不是特别统一,最后终于经过几次更改基本满意了,那边却说最终的设计图需要的施工和材料价格已经超过之前的套餐价格,还要让我多交20000元,可是如果加价,和自己从外面找也没太大区别。最后我提出不做了,可是他们不退还我押金,给我的理由是如果在他们那里做,设计是免费的,如果最终没有合作,那么之前的设计是按次收费,总费用也达到了3000多元。”刘女士表示,最终自己在扔掉3000元设计费和加价20000元装修费中选择了后者,“没办法,上了贼船想下来就难。”
多数“免费”为收费
据记者了解,家装市场近年兴起的“套餐”营销模式,其最大优势就是更加全面和精致,作为一项较为复杂的系统性工作,“家装套餐”避免了消费者亲自建材城、了解基本知识、比较材料价格等环节,在整体风格和效果上也更加统一和人性化。
“因为整体进行施工和装修,所以风格显得尤为重要,‘设计’也被更多选择套餐装修的消费者重视,“免费设计”几乎所有的消费者都不会拒绝,但就是吃准了这样的心理,不少商家才会在这项免费的服务上大做文章。”不少家装公司还在装修套装中打出赠送“免费设计”的优惠并劝说消费者交纳定金,但之后的报价却远远高于所选套餐价格,而此刻消费者却只能在不能退回定金和多缴纳费用中选择其一。
衡量实力很重要
专家指出,“按照多数合同,设计师会根据消费者的户型、尺寸进行免费设计,但如果消费者对设计方案不满意,经多次协商更改后的设计就会不知不觉变为‘有偿’,有的商家会以‘免费设计一次或两次’为理由,有的就直接在材料和施工上加价,这就需要消费者与商家签订合同时,要与装修公司和设计师提前进行核实,确定免费设计次数,以及哪些可以不受到设计图限制,那些服务会随着设计改变而增加费用等。”
“与传统装修相比,套餐装修不仅可以节省近三分之一的时间,还避免了项目脱节产生的成本,以及一些灰色的行业惯例给消费者带来的隐性支出,所以一直存在较大市场。如今这样的装修模式不只是单纯地装修房子,而是把家具、软装饰等都纳入套餐中来,按照每平米的收费标准进行费用收取。传统装修的上下否把这样的“套餐”做好,需要有强大的产业链整合能力作为重要支撑,消费者在选择商家时除了看价格和套餐内的服务外,也应对公司整体的实力和口碑进行必要的了解,尽量选择信誉高、时间长的商家进行合作。”